雲南文山是如何成為三七的道地產區?

中醫歷來提倡:"凡用藥必須擇州土所宜者,則藥力具,用之有據」。因此,中醫將具有地區特色、品質優良的藥材稱為「道地藥材」。出產道地藥材的產區稱道地產區,這些產區具有特殊的地質、氣候、生態條件。然而雲南文山是我國公認的三七道地產區,其質量高、品質好。那麼,三七的道地產區為什麼是雲南文山呢?又如何規範種植呢?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一、為什麼文山才是三七的道地產區?
1.獨特的生態環境
由於三七對環境條件的特殊要求,三七的分佈範圍極其狹小,現主要分佈於雲南文山州境內,即北緯22°40′-24°28′和東經103°35′-106°11′之間。
2.特殊的土壤類型
文三七種植區土壤屬黃紅壤和紅壤類型,土層深厚、疏鬆,富含稀土元素和鐵、鈣、鈷、鉬等微量元素,文山獨特的土壤地質背景是形成道地文三七的重要原因。
適宜的氣候條件:文山州由於北回歸線穿越全境,又地處雲貴高原,形成了光照充分、雨量充沛、年溫度差異不顯著,具有年間溫度差異不大,但晝夜溫差大的雙重特點,有利於三七乾物質的積累和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,是文山三七產量、品質優於其他地區的主要原因。
二、道地三七規範種植的技術方法
三七屬喜陰植物。喜冬暖夏涼的環境,畏嚴寒酷熱。喜潮濕但怕積水,土壤含水量以22%~40%為宜。夏季氣溫不超過35℃,冬季氣溫不低於零下5℃,溫度18~25℃等種植環境條件下均能生長。
一年生三七隻有1枚掌狀複葉。二年生有2-3枚掌狀複葉,每枚由5~7片小葉構成,開始抽薹開花。三、四年牛三七一般生3~5枚掌狀複葉,每枚多數由7片小葉構成,少數多達9片小葉。五年以上的三七,複葉數可達6枚。各年生掌狀複葉的多少受生長發育條件影響,營養充足,發育條件適宜,掌狀複葉數多。
各年生三七,在產區是2-3月出苗,出苗期10~15天。三七出茁後便進入展葉期,展葉初期莖葉生長較快,通常15~20天株高就能達到正常株高的2/3,其後莖葉生長緩慢,隨着萌發出苗一次性長出,一旦形成的芽胞成長出的莖葉受損傷,地上就無苗。
三七對光敏感,喜斜射、散射、漫射光照,忌強光。一般透光度以30%為宜。光照過弱,植株徒長,葉片柔軟,主根增長緩慢,容易得病。光照過強,植株矮小,葉片容易灼傷。
三七種子具後熟性,保存在濕潤條件下,才能完成生理後熟而發芽。種子發芽適溫為20℃左右。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的壽命為15天左右,種子一經乾燥就喪失生命力,因此,宜隨采隨播,或層積處理。
具體詳細的規範種植標準及參數,可參考雲南文山州政府公佈的《文山州三七種植技術規程》。
三、三七的採挖時間及方法
1.採挖時間
三七的主要藥用部分是根部,採挖過早過遲都會影響產量和質量。採挖時間分秋冬兩季。在子條移栽後到第二年立秋節前後15天這段時間採挖的品質較佳,叫 「春七」 ,如留種養籽,在紅籽採摘後採挖的品質稍差,叫「冬七」。留種三七﹙冬七﹚的最適宜採挖時期是12月至次年2月採挖。打薹三七﹙春七﹚的最適宜採挖時期是9至12月採挖。
2.採挖方法
挖前一般剪去苗棵,留樁5厘米左右作為標記,以免採挖時漏挖;或者不剪去苗棵,邊挖邊摘棵,抖去泥土,裝蘿筐或麻袋運回。
3.採挖工具
小面積採挖,習慣用削尖的木棍;大面積採挖,多用釘耙挖刨,採挖時應儘量避免損傷到三七塊根。採挖時,從廂的一端開始,順序採挖。從邊連鬚根挖起﹙撬起﹚,不要亂挖,以防止鬚根折斷漏收,以及主根受傷影響產量和加工以後商品質量的降低。
雲南文山是如何成為三七的道地產區?
返回網誌